
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地球上最盛大最有名的狂欢节,就是威尼斯狂欢节;第二,只要说起威尼斯狂欢节,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华丽的威尼斯面具。又逢这一年一度的盛会,这次我们抛开狂欢节的起源历史,不再老生常谈,而是说说狂欢节的标志——面具。

尼斯面具在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中都可谓独树一帜,但并非人人都了解它的历史。关于佩戴面具这一习俗的起源,学术界并没有定论,据说在古时候,很多贵族有着赌博的爱好,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他们在赌场里会戴上面具。在1162年,威尼斯城邦共和国战胜附近的阿奎莱亚封建城邦国,为了庆祝胜利,威尼斯人盛装打扮,戴上面具,在街头欢庆数日,后来演变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而「面具」也成为了这一庆典的一大主角。戴上面具的人,不再有身份、地位、性别、年龄的差别,贵族和平民一起恣意狂欢。渐渐地,人们在工作、外出的时候也喜欢戴上面具,直至18世纪,戴面具的风气发展到了最高峰,社会阶层的区别越来越混乱,这时候威尼斯便颁布了法律条文限制面具的穿戴,禁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戴面具,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日子(比如狂欢节)佩戴面具。

尼斯的大街小巷遍布琳琅满目的售卖面具的商店,狂欢节期间,每个人都戴着属于自己的面具走水城里徜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面具,你知道它们的种类和背后的含义么?
Bauta 是威尼斯面具中最经典的一种,它造型简单,以白色为主,下半部分翘起如同鸟喙,方便戴面具者交谈和吃喝。佩戴 Bauta 还需要穿上配套的服装——三角黑帽子、斗篷等,这一套装扮被称为「tabarro」。Bauta 通常由男性佩戴。18世纪时,威尼斯政府规定,在特定的决策会议上,参加活动的男性公民必须戴上 Bauta 隐藏身份。

Colombina 是一种半遮脸的面具,仅挡住眼睛、鼻子和脸颊上半部分。通常由金银、水晶和羽毛做装饰。这种面具是以意大利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中的一个女性定型角色命名的。不过现如今,男女都会戴这种面具,这大概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面具种类。

Medico della peste 的特点就是长长的鼻子和圆圆的眼睛,外观朴素,鲜有装饰,是威尼斯面具中造型最怪异也最好认的一个。不过它起初并不是狂欢节专用面具,而是医生治疗病人时的工具,正如它名字的含义:瘟疫大夫。17世纪时,法国医生 Charles de Lorme 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都会面戴上这种面具,身穿黑色长斗篷,架着一副圆眼镜。直到近代,它才在狂欢节中出现。

Moretta 是一种女性佩戴的椭圆形黑天鹅绒面具。它起源于法国,当时,名媛贵妇们戴着 moretta 去参观修道院,这种习俗很快传到威尼斯共和国冰风靡起来。戴这种面具需要用牙咬住固定,所以戴上它便无法说话。Moretta 上面常覆盖一层面纱。

Volto(意大利语的「脸」)又称 Larva(意为「鬼」)也是标志性的威尼斯面具,它以白色为主,配以镀金装饰,有完整的面部特征,遮盖住整张脸,戴上它一点也分辨不出是谁。
Pantalone 也出自意大利的戏剧,通常是一个鼻子跟乌鸦嘴一样、眼睛歪斜的老头形象。和大部分面具一样,pantalone 只有上半张脸。

Arlecchino 是形如小丑、颜色鲜艳的面具,盖住整张脸,鼻子短小,眉毛弯垂,嘴角上扬,夸张的头部、颈部装饰。他在戏剧中是一个丑角,缺乏理智,通常为 Pantalone 那样的人物形象做仆人。

Zanni 的外形和 Medico della peste 很接近,有着长鼻子,突起的眉骨和低矮的额头。Zanni 也是戏剧形象,据说鼻子越长,代表这个人物越愚蠢,他那低矮的额头便是他愚笨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