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葡萄酒官方中文平台
L'unico portale cinese specializzato sul vino Italian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神州酒事 >

神州酒事(Notizie in Cina)

不能影响消费者的酒评都是自嗨

2016-01-18 18:28:17作者:白羊徐来源:微酿
摘要: 首先, 中国没有严格意义的独立专业酒评人——先别急着吐槽,阐述完理由拍砖不迟。本观点与人性无关,与先天文化和独立酒评人的运作模型有
ABSTRACT:

 


首先, 中国没有严格意义的独立专业酒评人

——先别急着吐槽,阐述完理由拍砖不迟。

本观点与“人性”无关,与先天文化和独立酒评人的运作模型有关。

 

1.先天文化基因缺失

葡萄酒是具有强烈文化属性的舶来品,无论从天时也好、地理也罢,中国先天缺失对葡萄酒文化的话语权是不争的事实。在西方,由于长久的饮用品鉴传承习惯,他们只要从一干葡萄酒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饮用拿来饮用就好,但在中国,“专业人士”需要先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下手,引导他们先去选择,从而培养从偶发到惯性的消费习惯——这一点是外国人永远不会领悟、但却是中国普及葡萄酒最重要也是最忽视的一环。葡萄酒至今仍然是小酒种,从某种意义来讲,和十几年来“没前戏”的生搬硬套不无关系,打比方来讲:人家想托付你给儿子当干爹,但你却神采飞扬地要充当教父老爷给他家娃做个洗礼。

在这样的先天条件下,在中国,在国外所谓的“独立酒评人”工作就更需要“独立酒评人加导师”双重身份的工作——原因很简单,你在中国不会引导消费者,你就无法在行业树立意见领袖的权威——你凭什么独立?你用什么杠杆撬动独立?你独立了谁听你的?而事实证明,目前在国内被广泛认可的品酒师(咱先别说独立,先说认可,没认可,独个毛立),无疑不是为消费者带来引导作用的,他们有会说相声的、有会画画的、有会做大餐的、有风韵十足把专业和性感融合在一起拍视频的,就是没有干巴巴把一份“香气罗盘”和几个分数抛给消费者就能获得“独立选票”的。

总之,一句话:在中国,没有接地气,谈什么我独立呢?

 

2. 只有阶段性的独立专业酒评人,持久独立是死结

既然独立酒评人是一种职业,那就要说说他的商业模式。广泛走访世界产区是专业酒评人的必修课,但高昂的费用恐非一份情怀所能担当的。然而,当酒评人具备一定KOL的原始基累后,一定有商业机构前来邀请(一定,这个模型下,不用回避),问题来了:比如人家约你去考察了,去了,如果都是对产品的溢美之词,显然无法为“独立”做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由于“独立”的“态度枷锁”必然说出一些所谓客观的评论——难道这就是“独立”了吗?

另外,因为碍于一些利于和影响,不去公开、公正的评论某些酒款,严格意义来讲,这也不是一个独立酒评人的态度。

阶段性独立后,一定是市场化的推进——因为这不是你要不要,而是市场要不要的问题。

种种案例说明:中国只有阶段性的独立专业酒评人,持久独立是死结。

——从模型上来看,所谓“独立”二字此时变得异常苍白。

——问题又来了?消费者真的需要你振臂一呼闹“独立”吗?

 

3. 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是否需要独立的专业酒评人?

回到原点的问题:独立酒评人,到底独立什么?到底评什么?

我认为以下几点: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判断标准、独立的评论风格——然而一切独立的基础,还是在于你的“独立王国”是否被广泛的流量所认可。即便你的嗅觉丝毫不逊于RP,但如果身处信息的孤岛里,单纯为“独立”而“独立”显然缺乏必须的应答者作为支点来为你买账。这与能力无关,和运作有关,而那些耳熟能详的独立酒评人哪个又不是依托于合理的运作呢?

一句话:所有有流量买账的“影响力”都是“独立”,所有振臂一呼无人应答的“独立”都是“孤独”。

评什么呢?也是个大问题。

所谓“独立专业酒评人”,在我看来:即便喝完一支DRC写出天花乱坠的酒评也不能说明什么——那不叫独立酒评,至少我不这么觉得,因为那还是叫传播,在给国外的酒庄延续品牌的故事。因为:由于这些产品具有“恒定”的先天背书,对这些品鉴对象无论是溢美之词还是三观尽毁的描述,这都是无关紧要的神马浮云,因为这丝毫不影响消费对这些产品购买和饮用的决策发生。

——是的,笔者认为:所有不能影响消费者的酒评都是自嗨。

 

 

独立不是褒义,他就是个中性词。

“独立”应该是为了让大家的信息分享“不独立”!

 

 

独立酒评人不是褒义词,带有商业属性的酒评人也不是贬义词,任何品酒人的属性仅仅是一个职业称谓的中性词。

而随着信息时代移动互联对于品牌反向拔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恰恰,带有品牌导向的酒评人所贡献的流量信息则彰显出更多个性化的魅力,理由很简单:因为只有对品牌商业化的更深层次理解,才能更好的抓取产品的卖点,从而体现产品更多维度的独特价值。正所谓:“葡”世价值即共享价值——“独立”应该是为了让大家的信息分享“不独立”!事实证明:众消费者对于所谓“独立酒评人”要么文艺性冷淡、要么冷酸刻薄的酒评并没有太多G点可言,相反,那些色彩斑斓、充满“前戏”的葡萄酒评论方式让人津津乐道且过目不忘。而随着大流量平台和KOL声音的汇流,以及更多电商化媒体“评论基站”的崛起——只要让消费者“看得见、听得到、买得着”的产品用更便捷的通道初达给消费者,谁又在乎你是否所谓独不独立呢?

——这个似乎和娱乐圈苍老师永远比绿茶Biao受欢迎有触类旁通的异曲同工。

 

 

 

独立专业酒评没价值,至少缺乏价值,

而独立的行业酒评才会更有价值!

 

 

由于社会化、消费者共同评价机制的评价体系借助移动互联的崛起,我们必须思考评论的方式、评论的内容以及评论的最终有效价值及价值的转化。

同品牌的一瓶奔富,京东和天猫389 盲品,顺丰和圆通盲品,木塞款和螺旋款去评?

——比起谈论一款蒙哈榭曼妙辞藻堆砌的香气罗盘,消费者更需要哪些信息?

是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酒评?先从消费者出发:

怕买错、怕买贵、怕喝错——我思来想去还是这三个。

如果你不能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来评价,

恐怕,所谓的独立酒评人,也只是自封的一个光环罢了。

小皮的葡萄酒50元盲测的6万阅读量是最好的证明。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还是那句话:所有不能影响消费者的酒评都是自嗨。(完)

 

 

相关热词搜索:消费者 影响 酒评